“听损患者的守护神”龚树生:用科技的力量把耳朵叫醒——科利耳Nucleus™纤薄进阶系列精细直电极植入体CI622手术记
植入人工耳蜗是重建听力的重要手段,人工耳蜗自问世以来,已经使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听损人士告别无声世界。但听力重建效果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外科医生临床技术的提升,还有赖于材料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近日,科利耳Nucleus™纤薄进阶系列精细直电极植入体CI622上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龚树生教授成功为1名患儿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完成人工耳蜗手术,手术效果如何?我们一起听听龚树生教授怎么说。
龚树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用科技的力量把耳朵叫醒
“听损”即听觉系统功能的减退或损失,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人工耳蜗自问世以来,已经使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听损人士告别无声世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一位医生被全国听损患者朋友亲切地称为“听损患者的守护神”,他就是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龚树生教授。每年龚树生教授带领团队实施超过百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用科技的力量帮助众多受困于无声世界、渴望感知美好生活的听障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近日,科利耳在中国正式推出Nucleus™纤薄进阶系列精细直电极植入体CI622(以下简称“CI622”),纤细、精细的独特设计,容圆窗、圆窗扩大和开窗等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外观更自然、隐蔽。CI622通过创新设计与安全的核磁共振(MRI)技术相结合,植入者在进行1.5特斯拉和3.0特斯拉核磁共振扫描时,无需移除CI622内部磁铁或用绷带包裹头部。这一独特的磁铁设计,为适应今后更大强度的核磁共振检查预留了技术拓展空间,满足听力损失群体对更高生活质量的精细化需求。同时,CI622具有严格全球大数据统计的行业高可靠性,对于一款将长久陪伴植入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可以为患者带来更高安全、有效性。
北京一对年轻夫妇闻讯后是喜忧参半:喜的是1岁宝宝有望使用听得更清晰、更自然的人工耳蜗,忧的是这款先进的人工耳蜗刚上市,国内医生对其手术经验是否足够。多方打听下,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拥有着丰富的人工耳蜗微创手术经验的龚树生教授身上。
龚树生教授为孩子做了详细的听力检查,这名患儿出生后听力筛查就没有通过,半岁时确诊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听力基本丧失,右耳还有部分残余听力,CT、核磁检查排除畸形、耳蜗神经发育不良等情况。经过和患儿家长的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左耳植入CI622,右耳佩戴助听器。
3月6日,龚树生教授亲自为这名1岁宝宝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比想象的要顺利,在使用CI622植入体时,手术体验极佳,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龚树生教授回顾手术过程时表示:“CI622植入体具有纤细、精细的独特设计,电极厚度仅3.9毫米,手术磨骨量大大减小,贴合植入者头部的自然形状,光滑、流畅的外形设计非常方便手术植入。加上精细直电极顶端灵活软尖的设计,能够有效保护植入者的耳蜗精细结构,相信它的设计优势会受到很多医生和患者的喜欢。”
手术成功后,患儿家长激动得喜极而泣,为龚树生教授送上的感谢的锦旗和鲜花。看着孩子人工耳蜗开机后,听到声音与父母伸手互动的感人画面。龚树生教授的脸上也挂满了满足的笑容:“我们有幸借助科技的力量,唤醒孩子的耳朵,让他回到有声世界,以后能够听得好、听得清、听得懂、说得清,享受到美好生活,这是我们作为医生最开心的事。”
远离耳聋风险,重视全生命周期的听力保护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全国残疾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听力残疾人群数量高达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3,居五大残疾种类之首。
龚树生教授介绍:“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发生听力损伤的风险,从受精卵发育开始,到生命的终结,影响我们听力的有害因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听力保护!”那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听力健康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孕前:遗传是先天性听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1‰-3‰。有耳聋家族史或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尽可能在孕期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孕早期:应尽量避免病毒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和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龚树生教授介绍,这次手术的患儿就可能跟妈妈孕早期病毒性感冒有一定的关系。
新生儿早期:新生儿出生后第三天要进行听力和基因筛查,如果听力筛查不通过,要到42天去确诊,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康复。龚树生教授建议,先天性耳聋尚无有效的治愈方式,配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建议在1岁左右就进行听力重建,越早干预,后期听力和语言功能越容易回复到正常人水平。
儿童期:听力保护的重点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因感染性疾病导致耳聋的有效手段。流脑、乙脑、风疹、麻疹、疱疹、腮腺炎和脑膜炎等传染病,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听力损失。
青少年期:重点预防噪声性耳聋。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刷视频、睡前戴着耳机听有声书,希望大家尽量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远离KTV、酒吧、迪厅等噪声环境,或尽可能减少持续暴露的时间。
成人期:很多上班族工作劳累压力大,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要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此外,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听力下降,应尽量避免。
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障碍发生率会持续上升。很多人认为老年人“耳背”属于生理现象,不太重视积极干预。事实上,饮食因素、环境因素、老年性疾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都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恶化。因此,龚树生教授呼吁大家重视老年人听力筛查,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如选择口服药物、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措施来延缓听力损失进程,提高佩戴者的生活质量。
龚树生教授呼吁:“听力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听力健康,就没有完整的健康中国。”对于不同年龄和诱因的听力损失,目前有不同的听力重建措施。但是疾病重在预防,希望大家树立听力健康和科学用耳的良好习惯,重视听力的定期筛查,阻止听力下降的发生。否则,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失去的听力可能再也无法挽回。
最后,龚树生教授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人工耳蜗会变得更加小巧、轻薄,对耳蜗的结构保护更好。电极现在最多有24个触点,未来如果采取光刺激,可能对声音频率的识别更精细。配套的声音处理软件更加智能,让声音更加自然、清晰。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听障患者能够聆听美妙的自然之声,甚至和正常人一样欣赏到音乐演唱会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