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要内容
- 为什么两个科利耳®麦克风比一个科利耳®麦克风好。
- 采用 SCAN 自动环境识别技术的 SMARTSOUND® iQ 智能声iQ如何根据不同环境进行调整。
- 数据记录如何帮助听力医疗专业人士。
我们的技术使听声更容易,在噪声环境中也不例外
您每天都经历不同的听声环境。无论身在何处,您的声音处理器都应该帮您获得更好的聆听效果。
COCHLEAR®科利耳® NUCLEUS®声音处理器采用的智能声音处理技术,帮助您在任何环境中自动调整程序。
功能包括:
-
双麦克风,帮助过滤背景噪声
-
自动声音处理,使聆听更轻松
-
它是帮助您在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使面对面的谈话更清晰的技术
-
数据记录功能为听力医疗专业人士提供有关您使用设备情况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调节程序。
两个同步麦克风帮助过滤背景噪声
在声音处理器上配备多个麦克风,可帮助您专注于您想听的声音。
科利耳®的双麦克风相比较单麦克风可提高聆听效果。1两个麦克风有助于自动过滤背景噪声,从而使您听到更多您想听的声音。
自动适应环境的声音处理器
采用 SCAN 自动环境识别技术的 SMARTSOUND® iQ 智能声iQ声音处理功能旨在模仿自然聆听。
它捕捉声音并自动适应环境,无需手动调节。
工作方式:
- 双麦克风捕捉并过滤声音。
- SCAN 自动环境识别技术可对环境进行分析,并识别聆听环境为六个场景之一(如安静、噪声或风噪环境等等),是在业内率先应用的自动场景分类技术。
- 然后 SMARTSOUND® iQ 智能声iQ功能自动优化声音,并根据不同的聆听条件调整设置,从而达到更好的聆听效果。
数据记录:供听力医疗专业人士使用的重要信息
生活忙忙碌碌。有些时侯,记住声音处理器的使用情况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数据记录技术能够自动追踪使用情况并记录信息。
听力医疗专业人士可查看所记录数据的趋势和那些重要的信息,从而了解系统工作的情况。
他们会以此为依据相应地调整程序,从而让您始终获得良好的聆听效果。
数据记录功能让父母或监护人更有信心,让低龄家庭成员能够充分地从他们的NUCLEUS®系统中获益。
另外听力医疗专业人士还可以下载有关低龄家庭成员的听力的信息,例如:
-
他们每天使用人工耳蜗系统的时长
-
他们一天中所经历的不同的声音环境
-
他们一天中使用的音量大小
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京械广审(文)第250413-01975号
免责声明
请寻求医疗专业人士有关治疗听力损失的专业建议。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医疗专业人士将就可能影响效果的因素向您提供建议。务必阅读使用说明。并非所有产品都在所有国家/地区提供。请联络您当地的科利耳代表,了解产品信息。
欲全面了解科利耳的商标,请访问使用条款页面。
附加免责声明
Apple、Apple 徽标、FaceTime、Made for iPad 徽标、Made for iPhone 徽标、Made for iPod 徽标、iPhone、iPad Pro、iPad Air、iPad mini、iPad 以及 iPod touch 是 Apple Inc.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注册的商标。App Store是Apple Inc.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注册的服务标志。
Android是Google LLC的商标。Android机器人基于Google创造和共享的作品复制或修改而成,并根据《Creative Commons 3.0 Attribution License》所述条款予以使用。Google Play和Google Play徽标是Google LLC的商标。
参考文献
- Mauger SJ, Jones M, Nel E, Del Dot J. Clinical outcomes with the Nucleus Kanso off-the-ear cochlear implant sound processor. Int J Audiol. Published online 09 Jan 2017 (DOI:10.1080/14992027.2016.1265156) [由科利耳赞助].
- Amlani AM. Efficacy of directional microphone hearing aids: a meta-analytic perspective. J Am Acad Audiol 2001;12 (4):202-14.
- Stefan J. Mauger, Marian Jones, Esti Nel & Janine Del Dot (2017) Clinical outcomes with the Kanso™ off-the-ear cochlear implant sound process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6:4, 267-276, DOI: 10.1080/14992027.2016.1265156